
公安部與工信部近期相繼放出重磅消息,兩大強制性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和《電動汽車安全要求》(GB 18384)同時進行重大修訂。新標準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乘用車每次啟動后,應處于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少于5秒的默認狀態。
同時,工信部對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進行全面升級,將整車底部防護(刮底)納入強制性考核。這一系列變化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從“快速發展”階段進入“安全發展”新周期。
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4.4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有率持續攀升。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30%,L2級輔助駕駛乘用車滲透率也超過47%。
然而,技術的快速迭代應用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患。近期多起與輔助駕駛相關的嚴重事故糾紛,以及動力電池起火事件,引發公眾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質疑。
一方面,部分車企在營銷中刻意模糊L2級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界限,導致消費者對系統能力產生誤判。另一方面,電動化技術快速推進中,高壓平臺抬升、對外放電(V2L/V2G)普及、智能網聯功能增多等新技術帶來的安全隱患逐漸顯現。
監管部門不得不加快標準更新步伐,以應對行業發展出現的新問題。
公安部組織起草的GB 7258修訂意見稿,直面新能源汽車加速過快帶來的安全隱患。新規要求:乘用車每次啟動后,應處于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少于5秒的默認狀態。
這一規定并非限制車輛的性能上限,而是確保駕駛員在每次啟動車輛時,都處于一個相對安全的默認加速模式。如果想讓車輛進入百公里加速低于5秒的運動模式,需要駕駛員主動切換一個專屬開關。
此外,針對輔助駕駛系統的濫用問題,新規也制定了詳細規范。要求車輛每次上電或點火后,僅當駕駛人執行規定激活操作,且同時滿足多項核心條件時,系統方可激活。這些條件包括系好安全帶、駕駛人脫離檢測功能可用、自動緊急制動系統開啟等。
新規還明確了駕駛人的系統使用能力驗證要求。每次車輛上電或點火后,需通過生物識別或賬號登錄兩種方式中的至少一種,確認駕駛人已完成系統使用培訓。這意味著未來使用輔助駕駛功能可能需要先通過“考試”。
針對近年來頻發的隱藏式門把手在碰撞后無法打開的問題,新規要求當不可逆約束裝置展開時或動力電池發生熱事件時,非碰撞側車門應自動解鎖,并且每個車門應配置具備機械釋放功能的車門外把手。
與公安部同步,工信部也在對GB 18384《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進行重大修訂。此次修訂著重優化了多個與電動汽車安全直接相關的項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將整車底部防護(刮底)納入強制性考核。過去電池包單獨進行安全測試,但安裝在整車上后的底部防護缺乏統一標準。新標準設定了半球直徑150mm的壁障、重疊量30mm、車速35km/h等判定要素,全面評估整車底部碰撞安全。
新標準還解決了“強制一鍵下電功能”的安全風險,要求車輛應有易于駕駛員操作的物理按鍵來切斷驅動系統電源。那些完全去物理按鍵的設計將需要重新調整,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有直接可見、可操作的物理手段介入。
針對日益普及的V2L外放電功能,新標準要求車輛使用V2L對外放電時,也應開啟絕緣電阻監測。一旦監測到絕緣下降到閾值(一般500Ω/V以下),系統會立即切斷高壓輸出,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在電池安全方面,新標準將熱擴散測試從“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修改為“不起火、不爆炸”。這一變化將極大提高電池安全標準,為乘員提供更多逃生時間。
此次兩大標準的同步修訂,體現了監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理念的重要轉變——從“單點防護”向“系統安全”演進。
GB 7258的修訂突出了“駕駛安全”系統性理念,將加速性能、輔助駕駛規范、機械安全冗余等要素有機結合。而GB 18384的修訂則體現了“三電安全”的系統性思維,從單一部件安全擴展到整車級安全。
兩個標準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規范體系。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劉桂彬指出,《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的修訂基本與國際同步,相關內容與中國專家深度參與、正在修訂的國際標準法規保持協調。
這種系統性思維也體現在標準的實施方式上。根據征求意見稿,新標準將分階段實施,為行業提供了充足的適應和準備時間。這種循序漸進的實施策略,既保證了安全底線盡快建立,又給了企業足夠的轉型空間。
新標準實施后,消費者將是最大受益者。一方面,安全底線提升將直接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及傷害程度。另一方面,標準統一將使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有更明確的參考依據,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購買決策誤區。
對產業而言,標準升級雖然短期內會增加企業合規成本,但長遠看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新標準將促使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而不是陷入無序的價格競爭。
2023年,全國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GB 7258-2017強標復審會議,經論證后得出標準應進一步提升客貨運車輛安全要求,擴大主被動安全系統應用,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要求,進行整體修訂的結論。
國務院于2025年7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針對產業領域出現的各種非理性競爭現象,要切實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新標準的發布,正是對這一要求的具體落實。
隨著新標準實施,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從“野蠻生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那些依靠夸大宣傳、忽視安全底線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而注重技術研發和安全記錄的企業將獲得更多機會。
新國標實施的時間表已經明確。按照工信部的計劃,GB 18384新標準預計2026年7月1日開始實施,并明確了新標準對新申請型式批準的車型自標準實施之日起開始執行,對已獲得型式批準的車型自標準實施之日起第13個月開始執行。
GB 7258的修訂版也將在征求意見結束后正式發布。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量”到“質”的轉變,安全與創新并重將成為新時代的主題。
未來當我們再坐進汽車,啟動車輛時那種“溫和”的加速感受,正是監管部門與車企為全社會系上的“安全帶”。技術的進步不應以安全為代價,而這正是兩項新國標修訂的核心要義。
(責任編輯:子蕊)
重磅!全球最大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投運2024-07-01 19:07
|
多個鋰電項目終止,重磅文件引導企業單純擴大產能!2024-05-15 19:12
|
重磅!這家車企將在土耳其建電池廠2023-06-25 17:56
|
重磅!寧德時代發布重卡換電品牌2023-06-14 18:03
|
重磅!特斯拉Model Y首次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2023-05-05 17:59
|
重磅!寧德時代麒麟電池已經實現量產2023-03-22 17:29
|
重磅!寧德時代入局換電市場2022-01-19 09:16
|
重磅!全國首個電池工程師取證班第三期即將開班2020-11-19 08:35
|
7月1日起 電動汽車行業將執行這三項新規2019-07-02 08:22
|
【會議指南】重磅嘉賓陣容VS聚焦行業熱點 · 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建設研討會2019-04-09 08:59
|


微信公眾號